韩境清:摄大乘论

韩境清:摄大乘论

http://www.fjdh.cn/wumin/2013/10/161729299970.html

此链接为韩老课程-《摄大乘论》

韩镜清(1912–2003)

1912年生人,在北京四中读书时,就倾心佛法,皈依三宝,皈依师是常惺法师。当时北大与北京的三时学会、南京的支那内学院等,都是佛教研究重镇。

他醉心于佛法的广博精深,立志以此作为一生的追求。为此他决定报考北大哲学系。1932年他考入北大之后,在汤用彤、周叔迦等佛学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了梵藏文等,存愿于将玄奘法师未能尽译的唯识经论继续翻译过来,完善汉典中的唯识理论体系。为此他精心准备,认真刻苦地学修佛法,尤其对于唯识经典,更是认真校勘,精研细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韩老于1977年元月要求病退,在家闭门不出,专心继续青年时代就开始的对《成唯识论述记》校勘注释,用了十年时间积累资料对照研究,又用五年整理成文,于1992年完成了约380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对前人的唯识研究成果作了一次疏理和完善。此后便全力转入藏文大藏中《慈氏五颂》及其重要释论的汉译,不完全统计已翻译出60多部,约260多万字,配合玄奘法师所译的百卷《瑜伽师地论》等,基本上实现了把完整的慈氏学体系译成汉文的夙愿。韩镜清老师于2003年1月17日下午3∶44分舍报往生,享年92岁。

《摄大乘论》,原作者是印度僧人无著(阿僧喀),该书先后有三个译本:一是北魏佛陀扇多所译的二卷本;二是南朝真谛所译的三卷本;三是唐玄奘所译的三卷本。

据玄奘的《摄论》译本称,此论系解释此经中的《摄大乘品》的,但佛陀扇多、真谛和藏译都说《摄论》是解释全经的。此论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瑜伽行派的学说,其中尤以对成立唯识的理由、三性说以及阿赖耶识等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论述,并强调它和小乘佛教以及其他大乘学派的不同,从而奠定了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论基础。

无著的弟弟世亲(婆薮盘豆)曾作《摄大乘论释》对此论进引阐释。《摄大乘论释》先后也有三个译本:一是真谛所译的十五卷本;二是隋代达磨笈多所译的十卷本;三是玄奘所译的十卷本。真谛的译本最有代表性,对南北朝佛教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以至形成摄论学派。

《摄大乘论》(简称《摄论》)分作十部分,叫“十胜相”,按照佛教修行的境、行、果的次序排列,是用唯识无尘思想观照整个佛教体系,由此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佛教哲学世界观体系。

真谛译本结构谨严,译文流畅清晰,是法相唯识宗的重要代表作。依据该译本,具体内容是:①依止胜相品(内分众名、相、引证、差别四品),阐述阿赖耶识为宇宙万有的本源;②应知胜相品,著重解释三性;③应知入胜相品,强调多闻,熏习相续,增植善根,以便悟入胜相;④入因果胜相品,论述六波罗蜜;⑤入因果修差别性相品,论述十种菩萨地,即菩萨修行的十种阶位;⑥依戒学胜相品,论述三种戒;⑦依心学胜相品,论述依心学六种差别;⑧依慧学胜相品,论述无分别智差别及应离五种相;⑨学果寂灭胜相品,论述六转依;⑩智差别胜相品,论述佛的自性、受用、变化三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weizhe
    二哲 2021年4月16日 下午12:06

    请教:文章”依止胜相品,阐述阿赖耶识为宇宙万有的本源”与老师楞伽经导读所讲不一致,怎么理解呢?🙏

    • 周, 小熹
      周, 小熹 回复 二哲 2021年4月21日 下午4:41

      如果表述更清晰的话,应该是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本来不存在而凡夫误以为存在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