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10期:“解行并重”与“三皈依”

【师说】第10期:“解行并重”与“三皈依”

 

【师说】第10期:“解行并重”与“三皈依”

(于晓非先生生活禅第三讲)

在经教上下功夫有时也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把学佛搞成了学术研究,搞成当学都作教授,这一条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佛法是要解行并重,要把我们的道理溶入我们的生活,溶入我们的行持中。以前宗教这个概念还很高尚的时候,没有人对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有异议,但是今天宗教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这时有人站出来说,佛教不是宗教的哲学。用意固然是好的,但我们还是应该理直气壮地承认佛法就是宗教,佛法是信仰,佛法是行持,不单单是不种道理、学说,从大乘佛教上讲,如果我们把佛法仅当成一种文化、道理、哲学研究学习的话,最多是相似法,甚至是谤佛。

【师说】第10期:“解行并重”与“三皈依”

所以佛法很强调解行并重,不仅要参学经教,同时要行持基本的三无漏学,戒、定、慧是修行佛法的根本。释迦老人家讲以戒为师,戒为无上菩提本。这次到五台山很有感触的一件事就是去拜普寿寺,普寿寺是尼众寺院,通愿老法师的弟子在那里主持。通愿法师是我们近代的一位大德比丘尼,主张以华严为宗,以戒律为行,以净土为归。到了那儿果然感受不同,那里有三百位比丘尼,进去一看,每位比丘尼的威仪举止都非常庄严,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我去的时候,如瑞师正在给比丘尼讲戒律,沙弥尼是不能听的。先是一些沙弥尼接待我们,一会儿比丘尼下课出来了,一字长队,那种威仪不仅我们佛教徒生起敬佩之情,跟我一起的好几个旅游的人,根本对佛教还没生起信仰,一见他们就合掌赞叹,师父们怎么这么好。所以出家的师父道德感化的力量是从持戒来的。我对他们讲,你们的寺院这么破旧,没钱来修,不化些缘吗?他们说通愿老师曾说:我们不要去化缘,我们就自己一心修持,如果我们修得好,机缘成熟自会有人护持。如果我们的僧团都象普寿寺的师父一样我们佛教就大有希望。不仅出家的师父,在家的居士,都应该在持戒上下功夫。如果哪个寺院愿意接受我,我很愿意到寺院里住上一个月、三个月或半年,受八关斋戒。受过训练和未受过训练我想不一样的。当然我们这次是生活禅夏令营,以后是不是我们可以搞一搞修律的夏令营,让生活更应该严格一些。

在诸多戒律里,首先是三皈依戒,听说前两天一百多位朋友在这里皈依三宝。太虚大师就讲佛法僧三宝是信仰佛、研究佛学、行持佛法的根本。所以我特别恭喜有这么多位朋友在净慧法师这里皈依三宝。我觉得受三皈依是树立正信正见最基本的东西,是我们最根本的依止。我们依止什么呢?依止佛法僧三宝。有一些搞学术研究的人,把佛当作学问研究,就很不注意信仰的建立。讲到皈依三宝,就说我自性皈依了,我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这是知识分子常犯的一大毛病。佛法是事理圆融的。从理上讲,确实需要自性皈依,自性皈依是理上皈依,固然很重要,但知识分子所犯的毛病是以理夺事,讲自性皈依面忽视了事上的皈依。我常讲老太太们学佛,有很多也是受过皈依的,可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来崇拜,如果她们有一天晓得了自性皈依,学佛就有好大的实破。知识分子学佛如果哪一天到哪位师父那里皈依了,到大殿里实实在在顶过礼了,我觉得他的学佛就长进好大一步。知识分子学问做多了,往往有一种贡高我慢心,以为自己有学问,见了师父还要顶礼呀?见了泥菩萨为啥要顶礼呀?拜佛是消除我慢心。各位是在净慧法师这里受三皈依,是皈依了佛法僧。僧是一切依佛法而修行的人,范围很大。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这都是圣僧,在座的师父也是僧,如果我说是皈依某某师父的,严格来说这话是不对的。我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广济寺,我们带去一些人在净慧法师那里皈依,净慧法师开示时特别讲到一条,你们虽然是在我这里皈依三宝的,但一切出家的师父都是你们的师父。这个概念要搞清楚。

有些参禅的、修密的、念佛的搞了很多矛盾。实际上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本身是圆融的,是平等的。佛法之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我们众生八万四千种病,众生有分别心才有不同的法门。有人问哪个法门高?我觉得法门无有高下,当机则贵。参禅也好、念佛也好,看哪个法门当机。佛法讲平等不妨碍差别,讲差别不妨碍平等,这是不相矛盾的。今天下午学愚法师讲佛教的妇女观,讲得很好,有平等性一面,也有差别性一面,众生平等,男女应平等。但同时不仅男妇有差别,任何两人之间都有差别,这种平等性和差别性是不相妨碍的,差别是缘起的差别,佛法的缘起法是把平等性我差别性很好地统一起来的法。运用缘起法,学佛过程中我们会少很多障碍。这是插了一句题外话,回来还讲我们的戒—— 三皈依。

【师说】第10期:“解行并重”与“三皈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