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11期:“以愿为戒”与“禅定”
(于晓非先生生活禅第四讲)
从大乘佛教上讲,大乘根本的戒是以愿为戒,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我觉得学佛第一件事是发愿,是自己愿心的确立。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依我们的欲望而有,依我们的贪嗔痴而有,依我们的欲望而有的一切是在造业,我们是在随业受报。而学佛特别是学大乘佛教,我觉得这首先在于你是不是真的发愿了,是不是把自己的愿心建立起来了。欲望是有我的,愿心是无我的。《无量寿经》、《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讲阿弥陀佛、药师佛是怎样成佛的,他们是发了愿,依愿修行而成佛的。所以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大乘的戒,愿是根本。
这次青海夏尔东活佛在五台山传授灌顶,来了一千四百多人去学密法。有一些很不错,是发心学佛的,为求法而来的。但有些是不是真心就很成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夏尔东活佛在那里传授大威德十三字灌顶,一上来就讲菩提心的建立,说诸位这里为啥而来,是为众生即身成就无上菩提而来,夏尔东活佛明确讲了受这个灌顶,修这个密法,首先要发起菩提心来。密教灌顶,灌顶完后要喝一些师父加持过的水,受加持是真实不虚的,是有用处的。师父讲了,我这个宝瓶水,宝瓶灌顶,大家每人喝一口,分三口,为什么呢?消我们的贪嗔痴!话音未落,别的喇嘛拿着这个水刚一出来 ,很多人疯了一样扑上去抢这个水。我坐在底下就想,如此的贪心!这水怎么能消你们的贪嗔痴呢?你这样去求灌顶,怎么能跟夏尔东这位上师相应呢?喝了这口水,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呢?这一点是不否认的,但只为这口水就扑上去抢,我心里好难过,这是来学佛吗?可能喝了这口水感觉很好,但捡了芝麻但丢了西瓜。大太阳下坐在那里,灌顶时又下大雨,坐在那里吃那么大苦似乎只为跑来抢一口水,把与上师相应的菩提心丢掉了,这哪里是学佛啊!
当然话双说回来,我们很多念佛的也是为我。有很多念佛的老太太在家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保佑我们全家如何如何,是不是欠听了这话就回去斥责那些老太婆搞迷信。我曾跟陈兵教授谈过佛教徒怎么划分?陈教授讲我们正信的、真正发愿发心学佛的,叫精英佛教,而那些叫民间佛教,这里没有贬低的含义。我觉得这样划分也好。我们真正树立起正信,真发心学佛,真正地发心发愿,那我们是学佛法的实法;而那些老太婆念佛也许暂时为了世间的平安,是有所求的,这是权法。菩萨度众生,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道。我们是凡夫,自然就有欲望,我的欲望就大得很,时刻反省起来,满脑子的贪嗔痴,如果你说没有欲望了,没有贪嗔痴了,那也不需要佛菩萨来度你了。我们确实还有欲望,所以佛菩萨先以欲勾牵,而后入佛道,这是权法。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以实废权,但同时也不能以权代实,我们不能满足于念佛、念菩萨,所以学佛都首先是三皈依、发愿,这是最基本的戒。
讲到定,定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佛法修禅定,非佛法外道也修禅定。所以释迦老人家当年修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处,修完之后,老人家说它不究竟,不彻底,但有人依此而讲我们不需要修定了,因为不了义不究竟。禅定虽然不是佛法的不共法,但是佛法的一切成就都是依禅定而有的。讲禅宗南顿北渐,我觉得后世有时喜欢把慧能大师的南传说地高高的,过于贬低北传神秀渐法。也许我们现实比较当机的还是要 “时时勤拂拭 ” 。今天中午,净慧法师就讲怎么把小乘佛教的禅法和我们大乘禅法结合起来,吸收小乘禅法中次第修行这些好的方面,以大乘禅法的智慧、境地作为指导,是不是很好呢?我们如果真发心学佛,就要在禅定上好好地用功夫。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