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人生(五)|过生死之河

如梦人生(五)|过生死之河

2500多年前,在印度恒河边修行的释迦牟尼成佛了,他三十几岁坐菩提树下证道了,之后讲学四十几年,在人间第一堂课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生命的苦。讲生命充满了苦难,贯穿于他四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他老人家喋喋不休地讲生命充满了苦,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总结了生命的种种的苦,比如说总结了八苦:生、老、病、死、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
为什么他老人家要讲生命的苦?因为只有认同了生命的苦,才会有一种厌离的心。 哇!生命太苦了,我要解脱,我要涅槃!如果生起了希求涅槃的心,那释迦牟尼老人家太高兴了。来来来,我教给你怎么涅槃!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想涅槃,那释迦牟尼就失业了。所以,学习理解佛陀教法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是不是能生起对现世生命的厌离、对苦的认同。
释迦牟尼还热衷讨论的“pārami”这件事儿,在我们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里没有, 这就充分证明了印度的佛教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才是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pārami”是佛教的核心词语,体现着佛陀教法的核心精神。“波罗蜜”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很简单,就是过河的意思,从河的这一岸过到河的那一岸去的意思,有的人把她解释为“到彼岸”,有人译作“渡”。释迦牟尼说“过河”,是一个很形象的文化比喻,并不是过真有水的河,因此历史上更倾向把“渡”的三点水删掉,写作“度”。波罗蜜意为过河,过什么河?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佛陀教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过什么河?过生死之河,过生命之河。那生死里怎么有河可过了呢?这是基于印度人对生命的独特的理解。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